English

教育强区的里程碑

1999-12-31 来源:光明日报 重庆市渝北区教委主任 刘宗武 我有话说

伴随新中国50年风雨历程,渝北教育蓬勃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余年来,更是欣欣向荣,走过从“教育立县”到“科教兴区”再到“教育强区”的三大战略发展阶段,取得了以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区为主要标志的十大成果,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越。

1、在义务教育方面,1985年基本普及小学初等教育,经四川省政府验收合格,1990年完成排除中小学危房,1991年启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程,多方筹集资金1.5亿元,新增校地800余亩,新修大中型学校130余所,新建校舍28万多平方米,1997年10月通过市政府评估验收,1998年底被评为全国“两基”先进区。

2、在扫盲教育方面,1993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4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扫除青壮年文盲县”,1995年荣获“巴蜀扫盲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12月龙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代表渝北区荣获全国第三届中华扫盲奖先进集体称号。

3、在电化教育方面,全区结合普及义务教育和中小学实验教学工程,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装备电教和实验仪器设备11.5万台(件),达到国家和市政府评估验收标准,1998年底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获全市一等奖,电化教育工作获全国先进单位称号。

4、在劳技教育方面,中小学积极开辟劳动技术实习基地,编印各种实用技术教材20多万册,坚持毕业证和实用技术培训结业证“双证”齐发制度,推动了中小学劳动和劳技教育,1998年底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

5、在师资队伍方面,1996年完成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通过函大、电大、自考、地方高等学历教育以及“三沟通”进修,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由1978年的60%、45%、37%分别提高到了1998年底的98.62%、91.64%和77.15%,超过了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进入全市领先行列,成为重庆市首批继续教育实验区。

6、在教育科研方面,从“六五”至“九五”期间,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研课题25项,编著全国通用职高教材3部、中小学和职高学生用书30余部,在国家和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科研报告2500多篇,有150项成果获全国和省市级嘉奖,其中省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3项。

7、在教育督导方面,连续5年获得重庆市教育督导工作一等奖或特等奖,乡镇教育“督政”体系实验研究报告1998年获重庆市首届普教科研成果一等奖,1999年又荣获全国教育督导科研成果二等奖。

8、在教育改革方面,1987年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实验,1989年成为全国首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1992年荣获四川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一等奖,1994年又荣获四川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称号,茨竹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代表渝北区(原江北县)获得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称号。1999年1月又荣获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授予的全国先进集体称号。

9、在素质教育方面,全区实现了从学科素质教育到学校素质教育再到区域素质教育的飞跃,1998年5月被确定为重庆市首批素质教育实验区,1998年底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双双荣获全市最高奖,1999年先后被批准为重庆市基础教育重点科研课题和重庆市政府社会科学重点科研课题的一级子课题。

10、在教育质量方面,全区恢复考试招生制度以来,初高中学校已为大中专院校输送高层次新生2.5万人,高考上线人数由1978年的60余人上升到1994年的384人,撤县建区后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1998年约1000人参加高考,上线人数达522人,上线率为全市前列,1999年上线人数达到623人,创历史新纪录。

渝北教育第一次历史性跨越的十大丰硕成果演绎着桃李芳菲、教育强区的里程碑。所谓里程碑,只不过是一个发展阶段的逗号,而不是终结发展的句号!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激烈竞争,渝北80万人民将以全国“两基”先进区为新的起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力争2005年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到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以此为标志,实现渝北教育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铸塑更加辉煌的教育强区的历史丰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